“策劃”與中國電視業的淵源_廣播電視新聞學
時間:2020-04-15 欄目:理論教育
“策劃”與中國電視業的淵源_廣播電視新聞學
三、“策劃”與中國電視業的淵源
其實,“策劃”一詞,在中國媒體行業的最早的普及性使用者是電視人。20世紀80年代初,中國電視的制片人制尚未建立,但是出現了一種既非電視臺領導,又不是電視導演的實際掌權人,這些人往往是一個節目(多半是電視劇)的立項人,是他們說服了各方面的官員,使一個節目得以上馬;同時他們還是這個項目運作經費的籌措人,自然也是這個節目的具體負責人——編劇和導演往往是由他們選擇的。按說這種人就是制片人,但是當時制片人體制尚未建立,掛“制片”的頭銜不易獲得社會認同——那時的“制片”僅是導演手下的行政負責人,而掛“監制”領導又不答應,掛“導演”也說不過去,乃從日本電視片中轉譯一詞為“策劃”。(www.sffl.com.cn)
真正的電視新聞策劃或電視節目策劃,在中國沒有太長的歷史。因為電視真正走入千家萬戶是20世紀80年代末以后的事情。起初電視是不需要策劃的,因為那時電視是新奇、壟斷、稀缺的媒介資源,電視觀眾能看到電視節目已經很滿足,人們以能上電視為榮。這助長了電視人優越感的產生,電視人不必太用心思就可以完成任務,電視媒體不必太費功夫就可以取得可觀的各種效益。不過這種局面沒有持續太久。隨著上星臺的增多,有線頻道的開辦,電視媒體間的競爭愈演愈烈,電視新聞、電視節目的策劃顯得越來越重要。同時,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類越來越多的設想能夠得以實現。正如《制造革命》一書中所說:“人文的時代,人類只能幻想未來;而信息和生物革命的時代,人類卻仿佛可以設計、制造,甚至批量生產未來的一切因素。”有文化巨人驚呼:上帝死了,人類正在把自己變成為所欲為的上帝。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,在政治因素之外,文化消費者的集體無意識選擇不再是決定文化發展的唯一因素,文化發展越來越操控在文化創造者和傳播者自己的手中。中國的電視策劃,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流行起來的。
- 上一篇: “策劃”于報業之中的發展淵源
- 下一篇: 對“新聞策劃”的論爭
有關 廣播電視新聞學 的文章:
- 廣播電視新聞研究成果的表現方式
- 廣播電視新聞研究成果的表現方式
- 廣播電視新聞寫作的重要性_文字是廣播電視新聞信息傳播符號的基礎
- 對“新聞策劃”的論爭
- 寫作的重要性_個人與社會都離不開寫作
- 國外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的特色
- 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的發展歷史
- 新聞報道策劃的技巧
- 率為主的節目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
- 廣播電視新聞外宣的策略
- 可能遭遇的各種危險
- 個人社會理想的實現途徑
- 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的發展歷史
- 人生閱歷的豐富性
- 廣播電視上宣工作
- 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來源
- 宣傳部承擔的責任和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
- 廣告性新聞
- 特殊情境下的拍攝方式
- 新聞報道策劃的操作過程
- 品牌化經營策略
- 廣播電視新聞教育的辦學模式
- 語言符號與非語言符號
- 廣播電視新聞欄目
- 中國大陸的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特色
- 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形態
- 制定采訪方案
- 廣播電視新聞職業教育和素養教育
- 地方廣電局的管理
- 電視新聞攝像的技術基礎